企业文化
说诚信
作者:煤炭经销有限公司 刘媛媛    2022年04月18日    点击量:915    字数:1661

北宋司马光主编写的《资治通鉴》是一部世人所公认的好书,同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。书中记载了一个惊人的确凿史实,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与390名死囚的故事,这个故事是一个讲求信用的故事,同时是一个堪称奇迹的“死亡之约”。

唐贞观七年(633年)腊月,35岁的唐太宗视察国家监狱,主要是视察死牢,这里有390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等待唐太宗御批,然后执行死刑。面对眼前的死囚名册,他觉得于心不忍。也算出生入死、见过无数死亡场面的唐太宗想起曾子说过的一句话:“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”

想起这句话,唐太宗亲自提问死囚临死有什么最后要求?死囚们众口一词,希望能回家再看一眼父母大人和妻子儿女。唐太宗听罢陷入两难,因为如果放这些人回去,很有可能一去不返——至少有人可能一去不返。不过,有曾子的话萦绕耳畔,大度的唐太宗很快拍板决定:“你们可以自行回家与亲人团聚,无需押解,而且可以在亲人身边住上一阵子,只要第二年九月初四准时返回监狱伏法就行。”

对这样善解人意的终极人性关怀,司马光和他的同仁这样记载:“辛末,帝亲录系囚,见应死者,闵之,纵之归家,期以来秋来就死。仍敕天下死囚,皆纵遣,使至期来诣京师。”

哪里想到,这些死囚还真对得起心胸宽广的唐太宗对他们的信任,感激涕零之余,390个死囚到时间悉数返回受死,无一逃亡。

唐贞观八年(634年) 九月初四,一大早,首都长安被从四里八乡赶来的老百姓堵塞得寸步难行,大家的目的地只有一个,那就是国家监狱的顶头上司——大理寺司衙大门前。大家要亲眼看看唐太宗李世民与390个死囚定立的预约,9个月后的今天能否兑现?毕竟,那些放出牢笼的死囚真的会履行与天子李世民的约定,自行返回监狱,引颈就戮?不曾想,老百姓亲眼看到了他们目瞪口呆心服口服的天下奇迹——所有死囚,悉数报到。

此事感动得一百多年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《七德舞》诗中赞颂道:

“……怨女三千放出宫,死囚四百来归狱。

剪须烧药赐功臣,李绩呜咽思杀身。

含血吮创抚战士,思摩奋呼乞效死。……”

同时感动得四百多年后司马光及同仁在《资治通鉴》中秉笔直书:

“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,无人督帅,皆如期自诣朝堂,无一人亡匿者。”

这种世所未有、空前绝后的奇迹,产生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彼此的相互信任,正所谓中华民族自古讲求的信用是也。亦所谓: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。”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”由此让我想到,《庄子·盗跖》记载了一件事,也与信用有关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

讲的是春秋时,鲁国曲阜的圣人孔子,有一个青年同乡名叫尾生。尾生为人正直,乐于助人,很讲信用。后来,尾生迁到了梁地(今陕西韩城南)居住,在那里与一位漂亮的姑娘一见钟情,两人私订终身。不料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穷,坚决反对。为了追求自己一生的幸福,姑娘决定私奔,跟随尾生回山东曲阜老家去。那一天,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,不见不散。傍晚,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。这时电闪雷鸣,大雨如注,山洪暴发,滚滚河水迅速淹没了桥面,尾生想到与姑娘不见不散的誓约,便寸步不离,死死抱住桥柱,终于被洪水活活淹死。这边姑娘被父母锁在家中,不得脱身,直等到下半夜才逃出家门,冒雨来到韩城外木桥边,姑娘看到了水中紧抱桥柱淹死的尾生,不禁放声痛哭。哭罢,纵身投入水中,紧紧抱着尾生的尸体一起死去。这种信守诺言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今天还有吗?

真的,从什么时候起,人与人之间的信用没有了?诚信丢失了?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扪心自问。难道做到诚实守信真的如此难吗?

确实,要一辈子做到诚实守信实属不易。“诚信”二字看似简单,却重似千斤。因为在大千世界中,利益和诱惑无处不在,贪图小便宜又是人之一大弱点,难到诚信注定是一小部分君子的专利吗?我不以为然。诚实守信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随着时代的发展,诚信必将成为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并发扬光大,使之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。在这个比任何时候都让需要美德和诚信的时代,让我们牢记:国不信不强,商不信不富,行不信不果,人不信不立。


Copyright©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-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