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群天地
领导干部刻意“沉默”也是失职
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    2017年08月15日    点击量:1166    字数:1189

最近,中纪委机关报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刊文指出,当前一些腐败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、愈演愈烈,与负有监管职责的党员领导干部不管不问有很大关系。文章列举了“不去问”“不愿问”“不敢问”“不会问”等情形,认为领导干部不该罔顾党纪政纪,一味“沉默”,而是应该守土有责、敢于担当。


“不去问”,是因为习惯做老好人,追求一团和气;“不愿问”,是因为护短护犊,模糊原则,被亲友下属“绑架”;“不敢问”,是因为自身不干净,腰杆硬不起来;“不会问”,则是因为自己也参与其中、沆瀣一气。尽管表现方式各有不同,有的属于明哲保身,有的属于身陷其中,但这些现象也有共同特点,即逾越底线,放弃职守,无视党纪政纪国法。


试想,如果一些地方的个别领导干部自身就有问题,存在违纪违法行为,当然不可能主动发声。他们的“沉默”本身,也是一种“障眼法”——他们对单位内部人员腐败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无非是心存侥幸,意在浑水摸鱼,逃避查处。此种行为,不仅会使得本人在违纪违法的路上越走越远,也会导致单位出现集体腐败,从而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。


从现实来看,更多的“沉默”情形则是出于遮丑护短等扭曲心态下的不闻不问。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,自身可能确实没有太多的问题,但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,却习得了一些庸俗作风。比如,信奉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,总是明哲保身,不蹚浑水。特别是在民主测评等考核机制下,更不愿因为得罪人而丢选票。很多时候,他们明明知道同事、下属的违规违纪问题,但却“聪明”地选择了沉默。


也有一些领导干部,自己能做到“勿使染尘埃”,但涉及家人子女时立马换了一套标准,或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,或是跨不过伦理人情的坎儿。更有像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那样的官员,一手给儿子设计了成功捷径——通过“老子办事,儿子收钱”的方式,刘铁男之子在父亲的帮助下,获取巨额财富。


领导干部的职务和权力,不是私人物品,也不是橡皮图章,而是一种社会公器。其出发点与归宿均应该指向公共事务、指向公正廉明。领导干部首先应该遵循的,是党纪政纪国法,而不是个体、家庭以及小圈子的行为准则。作为领导干部,不仅自己不能随意逾越边界,贪污腐败,也不能坐视甚至纵容属下、亲友违法乱纪。


在这个问题上,个体的“独善其身”只是最低限度的自律,而勇于担当、守土有责,本来就是其职责所在,这也是现代政府的行政伦理要求。个人私域范围内的“沉默”,很多时候可能确实是一种美德,“沉默是金”,但在涉及公共事务、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公共利益时,如果刻意“沉默”,则无异于失职,应该被问责。


事实上,随着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》的施行,失责必问已经成为常态,单位出事、下属出事,必须要追究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。“太平官”“老好人”已越来越混不下去,不仅得过且过、你好我好的“一团和气”已失去市场,就算是想通过沉默遮掩自身问题,也越来越不可能。唯有敢于担当、奋发有为,才是通衢大道。


Copyright©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-1号